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
:::

臺灣彰化地方法院

:::

臺灣彰化地方法院邀請徐憶梅諮商心理師分享「愛的語言-善意溝通技巧」新聞稿

字型大小:

為加強本院同仁面對民眾之溝通及處理能力,化解同仁內心之情緒壓力,提昇司法服務品質,增進人民對司法的信賴感,本院於9月12日邀請徐憶梅諮商心理師蒞院與全院同仁分享「愛的語言-善意溝通技巧」,講解如何傾聽、理解當事人之感受及訴求,進而達成善意且有效率的溝通。

徐講師先從生理層面解說大腦裡的杏仁核如同是大腦的警報器,過度警覺、或感受威脅等情緒會影響大腦前額葉控制力、判斷力、同理心等的自我覺察能力,長期的壓力、負面情緒也會抑制負責學習與記憶的海馬迴神經元再生,使前額葉皮質的樹突縮短,降低注意力的功能。

其次,在心理層面上非暴力溝通就非常重要,因為人類都有慈悲的內在能力,於民眾或當事人的需要被聆聽或有善意連結,其內心就會感到平靜。在非暴力溝通理論上有「胡狼語言」與「長頸鹿語言」兩種溝通方式。所謂「胡狼語言」是指言語帶有批判、比較、命令等強制性;而所謂「長頸鹿語言」則是放下評價,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並嘗試理解、尊重他人與自己。事無絕對,在面對當事人時,減少使用「胡狼語言」,不要太快、太直接下評論、批判,多使用「長頸鹿語言」,稍微花一點點時間理解、同理當事人的情緒,此時的溝通較有機會達成。

徐講師進一步說明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依序為:觀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請求。觀察是第一步,強調只說事實,不說評論,讓彼此有相同的溝通起點;接著第二步是感受,說出當下真實的感受。當感受得到滿足時,人會反應出愉快、溫暖與平靜;第三步則是承認需要,它是支持我們生命的能量,是人們內心很深層的渴望,藉由觀察感受進而察知其需要,引導對方找到自己真正的需要;第四步則是誠實表達請求,重點在開放期待,給雙方對話與瞭解的機會,讓彼此的需要有機會得到傾聽與滿足。所以,非暴力溝通是一種選擇,我們先自我同理,有了平靜慈悲的心,才能同理他人,進而才能有效率的達到溝通的目的。以上理念也是近年推行的修復式司法的精神所在。

徐講師準備的內容充實易懂,也帶給與會同仁諸多啟發,本次演講在熱烈的迴響中圓滿結束。 1

檔案下載

  •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邀請徐憶梅諮商心理師分享「愛的語言-善意溝通技巧」新聞稿doc
  • 111-A023臺灣彰化地方法院邀請徐憶梅諮商心理師分享「愛的語言-善意溝通技巧」新聞稿(上傳版)pdf
  • 發布日期:111-09-15
  • 更新日期:112-03-10
  • 發布單位:臺灣彰化地方法院
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