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
:::

臺灣彰化地方法院

:::

臺灣彰化地方法院「一個同志家庭的日常對話」之黃惠偵導演專題講座新聞稿

字型大小:

「一個同志家庭的日常對話」之黃惠偵導演專題講座新聞稿

 

本院於111年6月17日下午,邀請2017年柏林影展泰迪熊獎「日常對話」紀錄片導演黃惠偵小姐,擔任「一個同志家庭的日常對話」性平講座,此課程係由陳毓秀院長特別推薦並主持,演講前已於院內先行播放該紀錄片供全院同仁觀賞。

黃惠偵導演先介紹自己出身於同志家庭,母親為女同志,受父親家暴帶其姊妹離家,因無戶口名簿無法就學而僅有小學肄業,靠牽亡魂維生。在一般社會眼光,從小到大就是所謂「不合格」的人。拍攝「日常對話」之初心其實是源自於對母親的憤怒,不懂母親在女兒受父親性侵時,何以能冷淡以對,沒有盡到保護女兒責任。其中心路轉折點為2012年生下女兒,為人母的角色,開始對母親有同理的觀察角度。從日常對話拍攝過程,釋放以前壓抑的厭惡情緒,嘗試理解母親的自責、無力感,母女從日常對話到和解釋懷。

在拍攝母親身為女同志、其女友們及親友的關係脈絡過程,母親女友如何因爭風吃醋而爭相受訪之特殊景象,親友明知母親是女同志,面對鏡頭前卻仍然堅稱不知情的反應,亦足見社會給予同志家庭的無名壓力。黃導演認為,溝通應該立基於真心聆聽,才能更進一步相互了解。相較於自己生命歷程的苦難,社會對其出身同志家庭的異樣眼光對其傷害更大。這個社會曾經讓她以為,她必須仇恨母親才是一個正常人,「就是你們讓我覺得我的人生過得好悲慘,那才是我的人生最痛苦掙扎的原因,而非我媽媽是同志。」她覺得任何家庭或任何人如果無法擁有幸福美滿的生活,我們要做的事是在能力所及下協助他,而不是告訴他說:「你跟你的家庭不合格」。

黃導演並提及社會期待並強調「母親」角色的種種刻板印象,諸如賢淑隱忍、為家庭、子女犧牲奉獻、甚至失去生命,這種毫無自我的母愛成為社會大眾不斷讚頌母愛偉大的基礎。然而母親也是人,也有權利享有自我,不應背負社會刻板框架。

演講中法官們也分享紀錄片中,從親情糾結到溝通和解的動人情節,並就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施行以來,社會現況及同志父母收養子女等相關議題熱烈討論。與會者從性平的深度課題,到理性討論未成年子女利益的保護,同感唯有社會全體均具有性別平等意識,平等對待任何人,始能解決同志婚之相關議題。演講雖然在全體共感中結束,然而僅劃上「刪節號」,同志仍未平等,全體社會仍須繼續相互傾聽、溝通及理解。

檔案下載

  •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「一個同志家庭的日常對話」之黃惠偵導演專題講座新聞稿doc
  • 111-A007臺灣彰化地方法院「一個同志家庭的日常對話」之黃惠偵導演專題講座新聞稿pdf
  • 發布日期:111-06-28
  • 更新日期:112-03-10
  • 發布單位:臺灣彰化地方法院
回頁首